油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油画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IMO总裁刘轩铭不愿意和Slack对标

发布时间:2020-01-15 00:47:33 阅读: 来源:油画厂家

初步了解 imo (全名:imo 易睦网络)的产品,我很费解。一方面不理解为什么要在腾讯 TM 和 RTX 面前再做一个企业市场的 "QQ",另一方面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做 “企业 QQ” 的公司已经存在八年,并且还在近期宣告自己完成了一轮数额不小的融资。

后来某日下午,我和刚巧到北京出差的 imo CEO 乔月猛聊了一个下午,大概明白这个比我年长不止一点的“创业者”在想什么,想要改变什么。这些内容会整合在下面我对这家公司的新总裁 — 前 Skype 大中华区总经理刘轩铭的采访里。这是两个,至少在我接触的过程中,工作经历(侧重指环境)和产品理念都接近的人。

刘轩铭是一个在“过去 17 年里 99% 的时间都在外企工作”的人,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在被微软收购并且内部地位一路攀升,甚至取代了 Lync 品牌的 Skype。说是大中华区总经理,但他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美国,这个远离中国的市场和管理氛围里。但从另一面看, 美国是一个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服务产品都远超国内的地方。

在加入微软之前,他已经接触过大量 B 端的业务。据他的描述:这些业务,包含刚被微软收购时候的 Skype 在内,更偏重“企业”的需求。这里提到“企业”更多的是指管理者、IT 人员、采购部门。企业服务通过对企业管理架构和实际需求的研究,将适合解决管理者、执行人问题的产品通过销售推到他们面前,再经决策层单向推广给员工。“但最近 Skype 也在转型,它需要更直接地贴近一线员工需求。Lync 并入 Skype 也是一个道理,Skype 拥有 3.5 亿月活用户,这是一个很强的品牌”,刘轩铭说。他认为企业服务需要摆脱纯粹的甲乙方交易关系,更多地区研究用户的消费和使用行为。特别是在 2014 下半年,通过对 C 端的影响来推进企业解决方案采用成为一种趋势,“苹果和 IBM 的结合就证实了这个趋势,苹果是 C 端产品的王者。现在企业办公 BYOD 概念越来越流行,员工利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在自有设备上完成工作。用户的感觉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培养用户习惯来影响企业的决策”。

国内经过近两年的拼杀,创业圈逐渐明白 C 端市场上 BAT 是无可动摇的统治者。站队和生态内补充服务变成一种主流的可行生存方式,就像在手机市场上,曾经有一个产品非常优秀但市场薄弱品牌的用户体验负责人在个人微博冷冷地发过一句:“在手机市场里,或生或死,或小米”。既然 IM 企业服务要从 C 端入手切入,腾讯就变成难以绕过的话题。

我们曾经在《关于泛中小企业轻协作关于泛中小企业轻协作,我想不明白的》里说过,国内现实的情况是当前最流行的企业协同工具即 QQ 和微信。即使很多员工甚至领导很排斥在深度沉淀个人关系的社交工具里参杂工作,但无可置疑的覆盖率和实际产品可用性、稳定性都让国内公司最终妥协。何况腾讯还有 RTX(从前的腾讯 TM)。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RTX 的知名度甚至还比腾讯 TM 要低一些,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在企业市场的地位 — 至少 CBSi 这样很成功的跨国集团在中国使用的就是 RTX。但在乔月猛(imo 创始人、CEO)和刘轩铭看来,RTX 因为腾讯投入不足而在产品方面存在欠缺。“RTX至今为止都没有移动版本,这会在用户设备上造成一种很割裂的用户体验,没有办法仅通过一个工具来满足不同场景下办公的沟通需求”,刘轩铭告诉我。同时,刘轩铭认为目前的 IM 品类里虽然腾讯占绝对主流,但依然在细分市场存在很大空间。“腾讯打的是熟人圈,所以陌陌有机会上市。IM 这个领域的空间很大,企业号的存在是因为企业员工开始使用微信交流,但有的人会用两个微信号,有的人不希望加老板,不希望个人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这是我们的机会”,刘轩铭说。

对于国内巨头一贯的“让创业公司试错,再通过收购或复制切入市场”风格,刘轩铭认为没有担心的必要,他认为即使 RTX 在产品方面有足够的改观让他们在可用性上具备竞争力,对企业市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发现企业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如果腾讯真的投入更多资源优化 RTX 产品,正说明市场成熟、同时有更优秀的产品存在。他认为当前的 QQ 和微信都是“以人来拉圈子,没有主题而且参杂语音。这样的沟通反而降低效率,无法形成以事为中心的讨论”。乔月猛曾经跟我说过他们花了很大的精力优化 imo 桌面客户端的窗口拖拽、文件内网传输等基础功能体验,他们(乔月猛和刘轩铭)都认为优秀的产品体验能够推动员工接受一个纯粹以工作内容为主的独立沟通工具。

在刘轩铭眼中,微信架设于公有云,同时仅提供免费服务,这让它在可靠性上无法为用户提供保证和高级服务。公有云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用户在信息未送达、消息得不到回应时无法找到负责人。

不可否认,虽然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市场了解并不甚多,但刘轩铭是国内这些公司里含有能把竞品分析和差异思路表达得很完善细致的人。这也不免让我奇怪他为什么不期望在 Skype 这么成功的产品里继续推进,而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加入一家国内的创业公司。他的回答也很有趣:

首先,我有个人发展需求。人到四十岁会对人生有很多思考,我希望有改变。移动互联网风潮是个很大的趋势,中国 13 亿人口里有 6 亿是网民,这个市场比美国更有想象力和爆发力。

在刘轩铭的眼里,imo 已经是一个不完全的创业公司:它是一家已有八年左右历史的公司,并且“在自己的领域和技术中有足够积累”。他认为国内这个市场还不具备一个平台级的产品,所以应该做更多的聚合。imo 原来做沟通工具,现在做协同,在未来要聚合更多东西,解决更多问题,在沟通之外整合电邮、审批、考勤等第三方专业服务。他希望与创业公司和传统企业市场的巨头都有合作,选择用户喜欢的产品,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他举了个例子,以前 imo 做入口,虽然可以通过 API 连接企业原有的服务,但会造成体验不一致,以及信息的不完全流通。未来他们做成聚合平台,会尽力实现让 imo 成为一个中转站,可以搜索直达不同的内容和服务,而不需要在不同服务间来回切换。

是的,这一点和国外热门的 Slack 很像。我一直人外国外企业市场更有敬畏之心和理性,因为他们在巨头很现有市场体系下很少谈“颠覆”,也不会复制产品,而是更着眼于优化现有工作流程。Slack 就是一个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产品体验优化工作流聚合信息的产品。刘轩铭承认 imo 接下来的理念和 Slack 很接近,但自己并不愿意和它对标,他认为“Slack 的出现是一个必然,是对原有产品形态的改变。而对我们而言,期望的是做一个跨屏的 C 端体验,并且形成生态”。

他们新战略口号是“连接企业的一切”,和 2014 以各种形式大红大紫的纷享销客 C 轮融资后战略相同,但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确实出自刘轩铭之口。

在线医生

名医汇

挂号服务平台

名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