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油画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富连成110年辉煌与沉思

发布时间:2020-07-13 16:38:58 阅读: 来源:油画厂家

“富连成”科班是中国京剧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1904年,吉林商人牛子厚先生和梨园世家的叶春善先生共同创办“喜连成”社,后改名为“富连成”社,是京剧教育史上公认的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44年时间里,“富连成”科班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近800多名京剧学生,其中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筱翠花)、马富禄、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萧盛萱、孙盛武、袁世海、李世芳、毛世来、江世玉、艾世菊、谭元寿、茹元俊、冀韵兰、夏韵龙、叶庆先等均为京剧名家。他们中不少人又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为京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8年,“富连成”因经济原因而停办。两年后,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成立,戏曲教育由此告别科班时代,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今天,经济条件日益丰厚,戏曲教育业已办到研究生的层次,但为何出不来京剧大师?如今,纪念谢幕已近70年的“富连成”科班,在怀念其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京剧人更多的是沉思“富连成”的办学理念及教育方法,进而反思当今的戏曲教育,力求从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汲取精华,继承创新,培育更多的京剧人才。

因材施教让大师从这里起步

“‘富连成’成功的前提是它强大的师资力量”,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认为,所有被“富连成”聘请来的老师都是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演员,有的先生只有一出戏技压群芳,“富连成”也会诚诚恳恳地请来,以此来保证其学生所学的每一出戏都是当时的顶级之作。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京剧史上著名的丑角宗师萧长华,他有“丑戏万派之源”的美誉。除丑行外,他对其他各行当的最精妙处也了然于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花旦戏《拾玉镯》就是他教的,小生名家张春孝的三国戏,也是跟他学的。京剧名家梅葆玖还记得父亲梅兰芳曾说,他14岁时在“喜连成”(“富连成”)搭班,在“喜连成”(“富连成”)边学边演边练对他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不为发财致富争名夺利,只为培养梨园后生一代”,他认为当时“富连成”的科班班训对今天的民族艺术教育都有很大启发,也是京剧传统教育以德化人的亮点。

坚持因材施教、量材教艺,是“富连成”科班一贯的坚定的教学方针之一,同时也是“富社”培养艺术人才取得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萧长华之孙萧润德对富社历史颇有研究,对很多史实如数家珍。他说,马连良初入科时学武生,后经叶春善和萧长华考查,认为武生不适合他,遂改学老生而最终成为继谭鑫培后的又一位一代宗师。叶盛兰入科时学花旦,袁世海学老生,后来都是经他们指点,改攻小生与架子花脸,均成为各自行当中的一代大家。叶盛章入科后,老师们都希望他学武生,征求萧长华老师同意教他改学文武丑角,在科时已为观众所喜爱,出科后,成为文武名丑。正因为持之以恒地坚持因材施教、量材教艺,“富社”不但成功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后来享有盛誉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教育家,还包括了众多的京剧研究家、管理家,以及器乐伴奏、舞台美术等多方面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众多的“富社”前辈进入了中国戏曲学校或各地方戏曲学校任教。因材施教的传统,在新型的戏曲院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首任班主任张关正说,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教学实践,再一次把因材施教的理论,推向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境界,那就是对不同的学员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青研班学员的人才特点是著名演员多,主要演员多,流派演员多,大多数学员在艺术上已小有成就,而我们的教学培养方案,正是依据这一特点,要为他们从优秀演员成长为戏曲艺术家奠基铺路。

但为何出不来新的京剧大师?对此,从“富连成”科班走出的京剧名家谭元寿认为,如今治学不够严格,学生不能光有文凭,还要有真本事。其子、谭门第六代谭孝曾则认为现在的戏曲教学为了完成学历教育,学生大把的时间用在学英语等学科上,真正用来练功的时间很少。“过去学生都是从戏中学得做人的道理的、掌握人物的心理动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1957年那出最能体现‘富连成’教学成果的电影《群英会》中,能出现那么多‘活曹操’‘活鲁肃’‘活孔明’。”

如今的京剧教学,基本在中专、艺校阶段就已经将学生归入所属行当的某一流派,但在傅谨看来,“富连成”能够涌现那么多开宗立派的大师的重要原因恰恰是其不归派。“学生在‘富连成’坐科时学的都是基础的东西,为日后通大路打基础,出科后该怎么发展再怎么发展。这样的做法多少有些像今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读书时不能过早分科一样。” 谭孝曾也表示,“富连成”的教学教的都是“官中戏”,而非“流派戏”。“那时出科后都要‘重新投胎’,也就是二次拜师,因为坐科时学的是不通大路的,这样才能和社会院团融合。但现在的孩子十几岁就开始学流派,这样不仅把自己局限住了,有时还学了一身的毛病。”

培养观众 延续京剧血脉

“富连成”长期以广和楼剧场为根据地,以科班学生为主,演出了大量剧目。他们阵容极整齐,虽是一帮年轻孩子,演起来有些稚嫩,却又非常火爆,因此极受青年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欢。比如吴祖光,中学时几乎天天下午逃学跑到广和楼看“富连成”的演出,并因此结交了许多科中的演员。15岁时,他甚至学着大人捧角的模样,去捧他喜欢的一位叫刘盛莲的唱旦角的男孩儿。他把刘盛莲领回家,母亲非但没怪他,反说这孩子挺可怜的,和你一样大却要唱戏养家,以后你可以多带他来玩。后来,这段少年友情,使他写出了自己最好的剧作《风雪夜归人》。

叶春善创办“富连成”时曾誓言:以后每科都要出几个顶大梁的,20年后甭管哪个戏班,没有我的学生就开不了戏。这些他都做到了,他也因为在京剧教育上的成就与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高度尊重。1935年,59岁的叶春善积劳成疾去世,“富连成”由其子叶龙章接掌。叶春善去世时,除亲朋子弟与同行外,更有京城百姓数千人自发前来送葬。北京城当时最大的绸布庄瑞蚨祥,白布因此而销售一空。出殡日,从前门到珠市口,整条商业大街所有店铺全部关门停业,门前一律设香案摆供品为其致祭。

钮骠说,“富连成”社的日常营业演出深深体悟民众的心理,戏票价格既有包厢的稍高价位,也有低价价位,相当于现今的二三十元到六七十元,一般工资收入的观众都能承受,因而“富连成”社的戏座无虚席,做到物美价廉,票价不高却能看到好戏,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大戏,舞台上呈现的齐整风貌观众觉得满意,钱花得值,为此在北京城形成了“富社”的观众群,风雨无阻,有戏必看,日久天长,在客观上磨炼了几代观众欣赏戏曲的情趣兴致和高尚的审美素质。也就是说,“富社”以连绵不断的演出实践,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整体艺术,吸引了大量京剧观众,当年不少年轻人通过看“富连成”社的戏而爱上了传统艺术,迷恋上了京剧艺术,影响至深,结成情缘,而后投身戏剧事业,走上艺术道路,后来成为戏剧家、剧作家、研究家。

钮骠深有感触地说,今天国家提倡的看戏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进课堂的举措就是传统经验的回归。想当初,我们这一辈年幼的时候都在戏园子趴过台栏杆,或者坐在大人腿上看过戏,而今天一米二以下儿童不让进戏院。我不相信年轻人天生就不爱看戏,只要引导他们看好戏、看懂戏,培养年轻观众是当今传承京剧艺术的首要任务。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表示,“富连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以戏代工等传统,是实现学院办学目标非常重要的滋养,需要认真地借鉴,要以敬畏的态度来继承。“当然如何在现代文化背景之下,让中国的戏剧文化更加坚守,如何在更有活力的传统中,培养出更多道德品质高尚、传统底蕴深厚的人才,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勤于实践才能出人出戏

“富连成”在京剧剧目的传承、积累和整理、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建树的工作。不少濒将失传的剧目也在科班的演出中得以保存、传承。包括许多新编剧目在内的、常年轮流贴演的各类剧目有400余出,充实和丰富了京剧舞台的上演剧目。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丑角名家钮骠介绍说,与一般的学戏教戏者不同,“富连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整体性强。师父与学生中各行当都人才齐全,自己组织起来就能教能演绝大部分剧目,这是大多数戏班没法比的。一般入科头两年,除了学练基本功外,就是跟着戏班在后台打杂,这便是个极好的长见识机会。再往后稍大些,则从跑龙套开始,有能力者逐渐向次要角色再到主要角色,最后到主演的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零距离观摩与参与大量的演出,并了解前台后台的各类事务,这些都是其他学戏者远难企及的。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叶春善之孙叶蓬说,“富连成”里都是“大带小”,新学员入科之后不久,就要随学长们一起到戏园子进行商业演出。新入科的学员,都必须跑龙套,而这也正是学员们梦寐以求的“偷戏”好机会。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增加了舞台经验,熟悉了台上的场面调度,对今后学习、演戏都有极大好处。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也对“富社”的整体性赞叹不已,在她看来,“富社”科班每出一茬生旦净末丑都是全的,现在我们各个团缺胳膊短腿的。我们现在研究生班重点培养的都是生旦等,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环要向“富社”科班学习这一点。现在要培养的不仅是中坚的,其他的行当都要投入力量培养。而96岁高龄的武生泰斗王金璐则呼吁重视武戏的发掘和传承,不要让优秀的京剧武戏在我们手中失传。

当今京剧学生,学的戏少,演出更少。为此,叶春善之孙、北京京剧院著名演员叶金援说,中国戏曲学院有三个阵地,从初中,到大学,到研究生班,应该吸收以前“富连成”的好的教学方法,初中注重打基础,打下牢固的基础,用什么剧目开始学。初中学什么,哪些是初中的教材,哪些是大学的教材,哪些是研究生班的教材,一定要有一个特别科学的教学方法。此外,学校应该成立一个部门,专门去找市场,定个实践的剧场。让初中学生在剧场不断地实践,学一个戏彩排一个戏,演一个戏。大学到真正的观众的市场去,到了研究生班了,要参与大的国家剧目,找出更多的实践机会,边学边演。

也有人说,当今京剧毕业生基础太差,会的戏太少,这固然与缺少实践有关,但社会大环境对戏曲的冲击,也让戏曲教育处境尴尬。今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表演专业招生,计划招生50人,报名人数才139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前任系主任张尧说,“富连成”七年坐科其实就相当于如今的中专。因为京剧教育成本高、见效慢,许多中专学校京剧专业近年都隔年招生,或干脆停办,开设舞蹈、表演等热门专业。为了抢生源,有些学校就借助“地方保护主义”来限制学生报考外地高校。而戏校毕业生待遇偏低,也使得家长及学生不愿选择学戏。“一个戏曲学院本科毕业生,学了十几年的戏,毕业后一个月工资不过两三千块,刚够租房子、吃饭,根本没法成家立业。这样一个注定清贫的行业,能有多少人愿意学?学的人又有几个有动力?没人学这门艺术,水平怎么能提高?”(记者 苏丽萍)

贵州西服订做

辽宁订制西装

烟台工服设计

龙井职业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