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油画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大学生就业新趋势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7 22:54:44 阅读: 来源:油画厂家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北京待遇丰厚的外企、触摸学科前沿的科研机构和吉林省选调生,面对这样一道人生选择题,你会如何作答?

毕业典礼刚结束两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2012届博士生谢晓丹就打好行装,告别熟悉的老师同学,同身为北京大学2012届生态学博士的新婚妻子汤璐瑛一起踏上了远去吉林的列车,用行动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到基层去,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书写青春!

就在这个夏天,全国有680万大学生面临着“去向何方”的选择——这道选择题,不仅关乎理想,也植根现实;不仅影响个人发展前途,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在他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像谢晓丹一样,带着理想和对未来的思考,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为毕业季里最“潮”的选择。

谢晓丹说,形容这次离开的词绝不能用几年前公众热议的“逃离”,而是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之后的“信心满满”,“这一次,我们是在用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

没有再投一份简历,也没有再找别的工作,从填完吉林省选调生志愿表的那一刻起,清华大学法学院2012届毕业生徐勃就认定了这是他应该去的地方。尽管有42个省直机关可以选择,但在选调志愿表上,他却只写了7个字:“坚决要求去基层!”

“我是来自江西上饶的农村娃,‘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是我一直坚守的信条。”说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徐勃一脸的理所当然,“我深深了解农村有着怎样求贤若渴的父老乡亲,也深知科技和文化将怎样改变一片贫瘠的土地。”

凭着“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信念,去年冬天,刚听完吉林省选调生的政策宣讲,徐勃就“撺掇”着同学李洪飞、廖枝飞坐了7个多小时的动车“组团”去吉林“考察”。走大街、串小巷、看城市发展、陪群众唠嗑,也在心中不停谋划着、思考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一趟“考察”下来,徐勃人回到了北京,心却留在了那片火热的黑土地:“从北京到长春,动车只要7个多小时。可我们走向吉林,却经过了漫长的思考。”

现在的他,已经是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来自农村,和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农民打交道也让我觉得特别亲切。我有幸到清华读书,可我身边还有那么多兄弟姐妹没有这种机会,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从外地回到家乡,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作出这样选择的,不只是徐勃一个,而是越来越多的一群人。

今年3月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显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北京大学今年有35%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地区,西部的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等正成为去向集中地;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京外就业率5年来也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中山大学今年选择到广州以外珠三角其他中小城市、非珠三角地区乃至西部省份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已超50%,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理性地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这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好的趋势。”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的流动是关键。这些大学生的主动选择不仅将自己植根在广阔天地,体现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为基层和西部的发展输入了全新的力量。”

“今天的西部已经不是过去的西部了”

如果说徐勃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份农村娃回馈乡土的情结,那四川妹子汤璐瑛的选择就更多了几分取舍的艰难。

“离开北京去基层?!”刚听到爱人谢晓丹的提议时,汤璐瑛的心里确实有些转不过弯儿来。此时的她,已经拿到了某环保NGO组织驻京总部助理岗位的工作机会,不错的薪酬、驻外培训的机会、便利的生活条件,哪一样都确实让人难以割舍,“就是上网买个东西,小城市也要比北京贵几块钱邮费、慢几天呢!”

为什么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基层、到西部去开始新生活?这恐怕是每个作出这样选择的毕业生都经历过的纠结和追问。

安静的房间里,拥有理工科严谨思维的年轻小夫妻开始了慎重的比较:选北京,能得到优渥的待遇,可人才那么多,专业又不能百分之百对口,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学专长,特别容易碰到事业上的“天花板”。去地方,虽然生活环境差了些,但两个人的专业特长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吉林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着力建设的生态大省,学先进机械制造的谢晓丹被分到了科技部门,学生态环境保护的汤璐瑛被分到了环保部门,能够学有所用就是最大价值的体现。

“越讨论思路越清晰,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一起去!大城市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在这里更有被需要的感觉,也更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娇小的汤璐瑛声音不大,却足够坚定。

而在兰州大学2012届硕士毕业生付霞眼里,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让“今天的西部已经不是过去的西部了”。近年来,为改变毕业生就业区域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相继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各省区市相关配套政策更多。7年的西部求学时光,让付霞看到了这片土地蓬勃发展的力量,也让她抱定了扎根西部、奉献西部的决心。“虽然和沿海地区比,甘肃的差距还是不小,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但正是这种差距使得在西部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远远大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人生比的是成长速度,而不是起点高度,只要努力,在这片广阔天地一定会大有作为。”

还有更多的人,是被求贤若渴的中西部地区栽到校门口的“梧桐树”引来的。选择到广西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王翰威扳着手指数着他被感动的理由:“企业领导亲自到学校坐镇招聘、按照专业背景分配岗位、组织完善的岗位培训、还提供宿舍,这样被领导重视、有用武之地的工作平台,为什么不去呢?”

“选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就业新趋势,一方面跟现实因素有关,如大城市户口名额的缩减、外地单位的待遇吸引等,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毕业生不再仅仅将薪酬、地域作为影响就业观的首要因素,而且还将‘未来发展前景’作为其中一个因素重点考虑。”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赵志鸿认为:“这也是更成熟、更有远见的就业观念。”

“这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

“是用20年的时间打拼一套北京三环以内的房子,做别人眼里的‘精英’;还是在最需要你的领域和地方默默耕耘,做社会发展的‘栋梁’?”经历了一年基层工作的磨练,赴新疆乌鲁木齐经济开放区工作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届毕业生赵江涛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显然更多了一份价值意义上的探寻。

“说实话,刚到新疆时,连单位同事都不理解我,刚一照面就问‘大学生,你来我们这儿挂职锻炼多长时间啊?’我当时就懵了,有种不被认可的感觉。”可也是这种窘迫让他开始琢磨选择背后的意义:“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和激情来‘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激情过后还能坚守的力量。到西部来、到基层来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代表着扎根在这里、奉献在这里的信念。”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打印文件、收发报纸、下乡走访,再到完成会务工作、撰写文件材料,工作忙的时候干脆把铺盖卷都搬到了办公室。就这样,同事们的笑脸越来越多,他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的根也越扎越深。现在出去有人问,他都自豪地说自己是新疆人。

如今,工作繁忙的赵江涛在不多的空闲时间里还多了个重要任务——为师弟师妹们的就业选择答疑解惑。而这样的思考,也被他灌注在了倾心交流的一字一句中。

“朋辈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有次跟学校的一位教授开玩笑说,专业老师一句话的引导抵得上就业老师一万句话,教授说,亲身经历过这个重大选择的师兄师姐的一句话比专业老师的一万句话都管用!”在这个毕业季,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在同龄人的带动下,心中对那个要“去向何处”的问题有了更成熟、更笃定的答案,熊义志语气轻松地打趣。

也是在这个毕业季,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付霞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大都市的路很平,但是很挤;西部的路不平,但是很宽”的箴言。

而在这样的笔触背后,原本只是星星之火的“孔雀西北飞、基层飞”虽还未成燎原之势,却也越来越有了欣欣向荣的意味。(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黑龙江发光字边条

重庆家用洗车工具

沈阳单线夹

辽宁屠宰设备